|
目前,全国共有14个省市实施了高考综合改革:
3+3高考模式省份:上海、浙江、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海南
3+3,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20种:
第一个“3”,指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必考科目;
第二个“3”,指在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政治、地理六个科目中任选3门。
///北京高中选科相关数据、资料打包免费领取!点此立即领取 ///
3+1+2高考模式省份:辽宁、福建、广东、河北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苏、重庆
3+1+2,考生可选择的组合共有12种:
“3”,指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必考科目;
“1”,指物理、历史两门限选科目;
“2”,指在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科目中任选2门。
加上黑龙江、吉林、安徽、江西、贵州、广西等七省(区)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。初步估计,到2024年,至少会有21省进行新高考。
提前了解新高考赋分制度,做好选科规划,布局初、高中学习侧重点,才能确保孩子在未来高考时拿到更好的分数,获得更多的选择筹码和机会。
<hr/>一、大数据看北京选科情况
2021年北京市选考还没公布,我们看一下2020年选考情况。2020年北京高考人数46538人,具体科目选考人数和比例如下:
化学选考人数29466人,占比63.32%
物理选考人数28640人,占比61.54%
地理选考人数25082人,占比53.90%
生物选考人数20627人,占比44.33%
历史选考人数19466人,占比41.83%
政治选考人数17521人,占比37.65%
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,化学选考人数最多,其次是物理和地理,历史和政治。从整体情况来看,理科科目更受家长青睐,文科科目有些遇冷。
物理、化学当仁不让地成为学霸厮杀的主战场。不仅学科难度高,竞争更是激烈。
于是有些各科均衡的学霸,除了选择物理确保专业方向,剩下的选科避开化学,从而避开和其他学霸的正面冲突。
2020北京高考第一名的王同学,考了722分,她选考的三科是:物理、历史、地理。另悉高考第二名选的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,而第三名则选了政治。
所以,如果化学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,可以考虑选择一门文科,减轻一下竞争压力,享受到赋分的红利。
二、新高考选科必须考量5大因素
▼ 学科基础
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。
1. 分数
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,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,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。
2. 排名
由于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,最终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,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。
高一、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,高三模拟考试后,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。层次越高,范围越广,其参考价值越大。
3. 知识掌握程度
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,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,知识掌握得越全面,学科基础越牢固。
▼ 提升空间
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。
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,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。
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:
1. 学科潜力
潜力即为表现出的能力。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,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,进行模糊判断,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。
2. 学科能力
学科能力即学科核心素养怎么判断?只能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。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,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、想不明白。补基础易,补思维难。
3. 学习习惯
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,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。日常学习,你是喜欢读和背,还是算和练?
兴趣倾向
有的学生因为喜欢某个学科,或者喜欢某个老师,最终选了这门学科。
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,未必表示你能考出高分。
根据对老师的喜好选科,高考很可能会吃亏。
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,不能感情用事,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。
有时候,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,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。
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,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。网上搜一下,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。
▼ 大学要求
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,各大学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,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,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。
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,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,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,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。
目标985高校强基计划的学霸同学在此特别注意:
2021年共有36所名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,学霸最好提前了解强基目标校的考试科目,尽量让选科与强基考试科目保持一致。
举例来说,如果想报清华强基,理科类专业测试:数学+物化综合;文科类专业测试:数学+文史综合。也就是说,选了物理的学生,如果没选化学,则注定与清华强基无缘。
而如果想报北大强基,笔试科目则不分文理,考试科目一律为:语文+数学。
对其他名校感兴趣的同学,最好关注官方公众号或者校园官网,提前了解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和校考科目。
///北京高中选科相关数据、资料打包免费领取!点此立即领取 ///
三、新高考选科必须留意4个细节
▼ 别只看总分,要重点看单科排名
高考每次有排名的考试,不仅要关注总分排名,更要关注单科排名。
虽然现在考试排名不让公布,但是学生和家长可以跟老师要到个人的详细成绩小条。
不要沉醉于你的原始分数,赋分后的分数才是关键。
每次排名都要认真分析,自己对着等级赋分规则表格,自己给自己多估估分。

▼ 不仅要认识自己,更要认识别人
别再拿自己那几门学科自己跟自己瞎比,比如物理80分,政治70分,就选政治,这样选根本不对。
赋分制不看具体分数,看的是你在参考该科考生中的排名。所以,平时有排名的考试,你要看各科的相对优势,也就是说要拿自己各科和别人比。
建议大家珍惜高中后的每一次排名考,并且好好分析排名,找到自己的优势学科。
不要拿自己弱点比别人,不要想着恶补短板,短板要放弃,找到自己长处,拿你的长处和别人比。
▼ 各科均衡的学霸,选报名人数多的科目
如果你是学霸,尽量不要扎堆选某个学霸组合,除非你是顶尖学霸。
当然,某科选考人数越多,对学霸就越有利。
对于各科比较均衡的学霸来说:
人数越多,学生结构层次越乱的那种组合,就是最好的;人数太少的组合,不确定性增强,反倒是不好的。
▼ 中等生关注差异化选择,以优对劣
如果你是个中等学生,各科成绩不是很突出,建议你别扎堆学霸区。
一般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,会选择纯文科组合,而大多数学霸不会选纯文组合。
所以如果中等生文科成绩还可以,不妨在这里试一试,兴许你就成了“矮子”里的将军。
北京高中选科相关数据、资料打包免费领取!
免费领取方式:
1)点此链接:https://jinshuju.net/f/iBO1Pa
2)私信发送资料名称
3)评论区回复“资料领取”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