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首先介绍一下笔者的专业背景。本科毕业于中部某211学校,法语专业,大三出国交换一年。大四保研至某语言类大学,专业为法语口译。大三在法国考取了DALF C1+DALF C2, 专四专八80+,研一拿下了CATTI 二口证书,研究生期间得过交传和同传比赛的一等奖。一口考试本定于去年六月份的毕业季,但由于疫情影响,推迟到去年11月份举行,前两天得知通过了一口考试,成绩为70+。
因为我本身就是MTIer, 所以在校期间会有很多很多口译方面的训练,有日常的练习,也有应付考试的准备,研一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口译,提高口译技能。我之前花了很多时间准备二口,但是由于毕业后没有很多空闲时间,一口并没有做很多准备,最终能通过考试其实是一个日积月累的结果。
多听多说多背
“学口译不是学语言。”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,老师就在课堂上说过这句话。做口译的法语水平肯定还不错,但法语水平不错的不一定可以做口译,语言和口译之间确实有壁,但也要牢记:语言水平不错是学习口译的前提。口译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新领域,我们默认学习口译的时候,语言没有硬伤。因此,如果想体会到口译的快乐和成就感,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语言水平过得去,这是口译学习之外的要求,需要自己私下补足语言短板,多听多说多背,多输入才可以多输出。
顺句驱动,逻辑自洽
口译中切忌“呃呃啊啊”“颠三倒四”“重复说一句话”,所以当我们一旦开始口译,要遵循释意理论的“三角原则”,即听-理解-表达。首先是听源语,不仅是听表面字词含义,更重要的是紧随其后的“理解”部分,需要分析源语背后的vouloir-dire是什么,发言人的倾向是什么,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是什么,这些具体的分析会决定你接下来译语的表达,是选择“促进”还是“导致”,选择“因此”还是“然而”,逻辑自洽很重要,切不可自相矛盾。如果信息点都是正确的,但逻辑一塌糊涂,仍然会给听众留下不好的印象,功亏一篑,非常可惜!
顺句驱动是指一句话说完开头了,尽量找到合适的词语顺下去,减少倒回去重说的次数。有点像“每个人说一个成分,然后连成一句通顺的话”这个小游戏。如果想提高顺句驱动的能力,平时可以进行如下练习:无论中法,尝试同一句话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表达,扩充自己的语言库,让越来越多的词汇短语à la portée,如果有不确定的表达要及时谷歌查证。(PS:中文同样不可忽略!!提笔忘字、张口无言的情况数不胜数,所以一定不能因为中文是母语而不重视中文水平的提升!)
质量两手抓
口译题材多种多样,类型丰富,不要囿于某个领域,敢于跳出舒适圈,在练习的时候多尝试一些主题以及时事热点。但是也不意味着走量不重质,要质量两手抓。做了某个主题的文章一定要做好一整套流程,即:译前充分准备+模拟会议口译+译后及时复盘。这样才会最大发挥每篇口译的效用,在反复几次整套流程后,可以浅浅入门这个主题。如此周而复始,重质保量。
最后,语言学习、提高口译是一件终身学习的事情,绝不是考下某个证书就可以万事大吉,保你一生受用的,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热情更加重要!考取证书除了实力之外,运气也很重要,这次没考过,也不用自我PUA;反之亦然,考过也无需沾沾自喜,毕竟考试这东西,真得很需要运气加持啊!!希望大家可以勤勤恳恳地学习口译,以提高自我水平为目标,可以以考促学,但千万不要本末倒置。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,与君共勉! |
|